难忘七十年------我与学校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发布时间: 2019-10-15 浏览次数: 917

朱东林

       我今年已80岁了,生在旧社会,幸运地长在红旗下。对新中国成立70年翻天覆地的巨变,我是一个见证人;对70年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特别4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既是参与者又是成果的分享者。所以我有强烈的翻身感,幸福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1950年我戴上了红领巾;1954年我加入了共青团;1960年我在上海船校毕业留校工作两年后成为中共党员。1955年我初中毕业时领导推荐我报考上海船校,读了焊接专业。1958年我毕业留校,培养我当政治教师,从此我这一辈子就和学校不可分割。至今我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已整整65年了。在学校的培养下,我被送到上海教育学院进修政治理论课,并安排一位老教师辅导。组织上要求我们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自学,要求我们下车间劳动锻炼,学习工人师傅的真诚,刻苦,认真的优秀品质,组织上还安排我们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我先后在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治辅导科,团委,政治处宣传科工作。在党组织对自己的精心培养和教育下,逐步坚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影响我一辈子的人生道路。
       1970年学校搬迁镇江后,组织上先后安排我在校办公室,第一专业队,学生科,宣传科工作。1978年学校升格后又先后安排我在党委宣传部,三系,社科部,统战部,图书馆和组织部门担任领导工作。为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我参加学校为镇江市六所高校政工干部举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班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能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多出一份力了。43年的教师生涯非常平凡,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2000年8月我退休后,被组织部,材料学院和南徐学院先后返聘担任组织员工作。2010年至今组织上又安排我参加学校关工委”成长驿站“指导教师工作;此外还担任了离退办党工委委员和第十一支部的书记,让我继续发挥余热,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使我的退休生活非常充实而有意义。我把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我进校65年来,是学校不断发展的见证人。原上海船校学生最大规模是2800人,曾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000多名中专生和1300多名工厂培训生。学校的毕业生遍及全国造船系统,为国家造船工业作出了很好的贡献。学校被誉称:船舶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升格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尤其改名为江苏科技大学以来,办学层次,规模,办学质量和水平都取得很大成绩,发展速度令人鼓舞。4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涌现了不少杰出校友,他们为母校增光,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作为校友和退休教师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现在学校党委已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把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作为努力目标,设计了具体落实措施。我相信在党委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从一滴水看太阳“,我们从学校的发展可以看到伟大祖国的巨变。70年来,我们祖国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变化,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回顾这70年,我们党一直带领全国人民在做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断取得辉煌成果,我们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建设社会主义,到完善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带领我们奋斗30年,为这条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和模式。我们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我们有一个比较强势和有力的政府,有明确的符合自己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和政策;我们能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当作核心人权,来大力推进民生的改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努力减少风险,使政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处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拒绝了政治多元化为前提的所谓“休克疗法”;我们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而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我们的经济改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结合,既发挥市场经济支配资源的高效又确保了社会主义宏观整合的长处,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和宏观调控的能力;我们通过国际互动和竞争,更好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种种问题,确立了更多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了生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我们伟大祖国70年的奋斗和崛起已经触动了整个世界,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世界和平和美好作出更大贡献!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坚定地相信:只要坚定“四个自信”,走自己的道路,即使今后的路程还不会平坦,出现曲折、反复或某些失误,甚至面临更大困难,我们也一定能战胜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遏制、干扰和破坏,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的一生和学校不可分割,当然,“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那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版权所有 ©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邮编:2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