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陈保香:回顾经过的历程
发布时间: 2021-07-09 浏览次数: 705



 陈保香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是我的学习生涯的开始,祖国72年我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江科大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见证了建国72年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四亿人口中8成是文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当时人均接受教学年限仅1.6年,新中国解放,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走进了学校课堂,到1957年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61.7%;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这个冬天570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大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到大学学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发展期;1978年我所在学校由中专升格为本科,我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从此我参与并验证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

       六十年代我在上海船舶制造学校船舶电气科重视教学工作,当时该校是部属中专校,是上海提前招生的中专校,让我注重船舶无线电的教学,因工作需要我到江南造船厂在潜艇上参加通信设备安装调试,回校后重视相关课程教学。1970年春节后,学校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搬迁镇江,全体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迅速随迁镇江,改名为镇江船舶制造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让我侧重雷达方向的教学工作,为此,1971年,我再次到江南造船厂,在潜艇上进行雷达维护、安装、调试。从上海回校后,在当时学校大礼堂前门的二楼建了一个收发报机和雷达的实践基地,我侧重雷达安装调试和相关课程教学。回想中专时期,学校搬迁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我来讲是一个难忘的经历。

       一、白手起家筹建准备阶段

       1、参加专业筹建的老教师,通过到兄弟院校进修学习,齐心协力为专业成立做好准备;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镇江船舶学校改建为镇江船舶工业学院,建立自动控制系,简称三系;1980年三系决定筹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当时参加筹建的人员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最多也这是因教学需要接触了部分相关课程。所以首先考虑的是面对现实应怎么办?筹建组成立后,教师们面对现实,一致认为要带着任务走出去,到老大哥院校学习进修,我们分别到了上海交大,南大、东大、上海工大等高校进修。当时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走上学习进修的征程。大家清楚,进修不仅是课程的学习提高,同时还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因此在进修期间,不仅听课,还要参与对学生辅导与实验环节,学习兄弟院校的好方法、好经验。通过进修,大家感到对专业筹建有了底,增强了信心。回校后,各自进一步自修提高,同时积极做好教学任务的落实,为上课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1981年全国首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生毕业,从此开始连续三年分别进了一批77、78、79届毕业生,为我专业增添了一批科班出身的新生力量。

       2、新老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为我计算机专业的起步做好准备。

       老教师经历过多年教学,虽然都不是计算专业出身,但经历过教学实践,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掌控、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教师有计算机专业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在如何备课,如何上好一堂课等方面需要有一过程。老教师与新教师一起相互取长补短,这是我计算机专业筹建准备阶段的--大特点。

       3、新老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为我计算机专业的起步做好准备。

       老教师与新教师一起相互取长补短,这是我计算机专业筹建准备阶段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经历过多年教学,虽然都不是计算专业出身,但经历过教学实践,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掌控、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教师有计算机专业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在如何备课,如何上好一堂课等方面需要有一过程。新老教师一起,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听课,互相取长补短,确保教学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边干边学,艰苦创业---前十年的起步阶段(1981-1990年)

       1、边学边教,同事间相互探讨

       新生进校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还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时间,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任务,通过深入钻研,同事间相互探讨,认真备好课,做好讲课用的教具、实验等准备。

由于我专业教师组成的特点,都没有重视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都有一个学习、实践过程。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要通过边教边学、边实践的过程。通过同事间相互交流、不断改进,使我们的教学较快的走上轨道。从我们首届毕业生在毕业10、20、30周年回校交流时都要谈到当时的教学情境,给他们留下较为深的影响。我们的努力没有白付。

       2、探索课程的改革实践

       1)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计算机课程发生演变,相关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深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日常教学工作进入常态化,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课程的演变不断的深入;由于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课程设置及内容跟不上。深感课程实施改革很有必要,因此我专业多门课程探索改革。我们的课程改革实践着重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伴着课程的演变不断地进行。例计算机专业开始时,基本上都设置一门“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后来发展到“微型计算机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与接口”等,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在要求知识内容上的变革。我院虽然起步较晚,经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进行大胆地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我院的微机课程的变化大体分成三个阶段,最初根据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规定,81级开设了“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根据统编的课程大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本门课者重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分析,以及根据应用需要进行选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微机应用能力和系统的开发能力;82级至84级,总结了81级的实施情况,感到这门课程应建立完整的系统概念,让学生具有基本系统的开发能力;另外微机系统的发展,十六位微机内容的占比要增加,考虑到本门课程仅能打下微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所以课程名称改为“微机原理与系统”,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放到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存储器,扩充了接口,增加了实验时数,教材相应作了更动。实施结果,反应出在微机系统的概念及应用能力方面得到了增强。

       2)精选内容,精心组织课堂讲授

       在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对课堂教学方面重点是教学内容和课堂讲授的精心组织。以微机课程为例,随着微机不断地更新换代,应用领域迅速扩大,要讲的内容日益增多,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根据承上启下的原则处理好与前导课和后续课的关系;内容的选择与讲课方法密切相关,必须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注重难点讲深讲透。

一堂课要精心组织,切忌照本宣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利于学生掌握讲课内容的方法。

       3)加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实践性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要从实验与课程设计着手。

实验首先是抓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地扩充和改进。

大型实验或课程设计要明确目标要求分工负责,落到实处,强调独立完成,加强评估考核。

       3、齐心协力、齐动手,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启动重点课程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

       目标明确,作为新办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又是一项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在初期更是需要教师和实验室的老师一起动手,从设计方案,组装实验板,调试,实验指导等各方面互相配合,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开发辅助教学系统就是编制辅助教学软件,通常又称课件。是讲课用的工具和手段,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好教材,具有启发性又易于接受;还有考虑如何使系统具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便于师生构通。

       3)启动重点课程建设

       1987年2月我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被学校立为首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经过二年努力,顺利通过验收。

       三、教学上抓住不断巩固提高,教学科研齐上阵(1991-2000)

       经历了第一个十年艰苦创业历程,为第二个十年建设创造了条件,指明了新阶段的努力方向。

       1、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要抓住主要环节,进行巩固提高

       1)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学校的职能就是育人,教书育人正是这种职能的集中表现和根本要求。我们强调作为一个教师,最关键的是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要从第一堂课开始,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习目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传授思想方法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强调学习是艰苦劳动,更要循序渐进,来不得半点虚假。

       2)教师为人师表是做好教书育人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要有严谨的教风。教风的要点就是从严治学,从严执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以良好的教风带出量的出优良的学风。教风也是一门艺术,讲课的艺术性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气氛和效果。

       3)把握时代特点,做好育人工作

       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由于阅历浅,经验不足,政治上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也不强,必须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班主任是直接面向学生的重要工作,我专业班主任从第一届开始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由老中青教师担任,一面教学,一面与班级同学一起,重点抓学生的自觉学习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4)进一步做好课程的改革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相关课程不断在变化,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要不断跟上。例“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三次大的变动,跟上计算机的发展;开出了对典型微机系统进行分析的新课“微机系统”。对微机接口课的实验进行了多次改进,大型实验(课程设计)也在内容要求和方法上多次加以改进,教学效果受到好评,获得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5)重视实验室建设

       1992-93年期间,相关老师与实验室同志一起,承担了“十六位微机实验系统”实验设备自制项目的开发研制,顺利完成,投入使用,反应良好。按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评估提出的存在问题,各实验室与任课老师一起不断改进完善了相关实验内容和要求,提高了实验质量与效果。

       2、教学科研齐上阵,在教研、科研、科技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教研

       重点课程建设合计2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课程;

       公开出版自编教材:合计10本;

       获得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合计15个;院级优秀质量奖合计6个;

       2)科研立题合计72项:其中纵向课题50项,横向课题22项,通过鉴定合计19项,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4项,国内先进2项

       3)发表论文34人,在87个刊物上发表文章307篇,其中86-91年发表6篇,92-2001年发表301篇

       4)校级表彰

       优秀教学质量奖合计5个奖,有5位教师获得;

       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合计有20位教师获奖,1个先进集体;

       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合计11个先进个人,1个先进集体。

       我退休进入21年,退休后还是念念不忘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与教学相关工作和相关活动。学校组建了面向年青教师的教师教学发展行知驿站和面向大学生的大学生成长驿站两个咨询服务平台,其中教师教学发展行知驿站组织一批退休老同志参加,是面向青年教师在个人职业、事业规划设计、人际与工作关系处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感或难题等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驿站定期值班,接待来访;组织各种专题活动;驿站成员分工联系各二级学院,参加相关活动。

       大学生成长驿站是面向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采用定期值班,进行面对面现场交谈方式进行;如有需要还可双方约定间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两个驿站加深了我们老教师与年青教师和大学生间的交流为年青一代成长发挥了一个老教师力所能及的作用,通过驿站成员与二级学院的联系参与相关学院的相关活动。

退休后关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四个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种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教师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当前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又如何转变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实践,以应对未来和人的发展需要,已成为亟待讨论的议题。

       今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放5G双向牌照,标志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将开启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慧的智能世界。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将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加速制造和跨界整合的孵化器,是未来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高校,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迅速跟上,并努力加于面对。


 
版权所有 ©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邮编:2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