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建:我集邮道路上的70个“脚印”――为纪念集邮70周年而作
发布时间: 2025-10-29 浏览次数: 43

我在集邮道路上已经奔走了70个年头。70年中,在各级集邮协会和众多师友帮助下,集邮水平不断提高,编组的邮集从参加校、市邮展开始,逐渐走向省、全国、亚洲以致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年还当选为全国集邮联会士。回望70年的集邮之路,我在这条路上留下了无数的“脚印”,现从中选出70个(以“第一”为主要选择依据)与各位邮友分享。

1.1955年在在常州市第二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集邮,这是在集邮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2.当时在上海工作的父亲非常支持我集邮,从1956年起,每月购买《集邮》杂志邮寄到常州,这是我拥有的第一种集邮期刊。

3.1958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人民英雄纪念碑》邮票和小全张,我从常州集邮公司购得一枚小全张,成为集邮以来收集的第一枚小型(全)张。

4.1958年11月中国邮政发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邮票,父亲从上海集邮公司购得一枚首日封实寄到常州,这是我收集的第一枚首日封。

5.1963年,从《集邮》杂志上看到关于专题集邮的文章,遂决定开始收集“船舶”专题,并根据当时对专题集邮的理解制定了“专题集邮办法”(图1)。(原说从1962年开始收集“船舶”专题有误。)

 

图1

6.当时集邮公司出售一些东欧国家发行的邮票。1963年我买了一套保加利亚1962年发行的《船舶》邮票,成为专题邮品中的第一套外国邮票。

7.1980年代开始,我结识了一批国内高水平集邮家,其中最早结识并一直保持联系的是马佑璋老师。作为上海交大的学长,他在船舶专题知识方面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而作为集邮家和省邮协副会长,在邮品、邮识和邮集参展等方面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并为我的邮文集《邮海泛舟》(2004年内部交流版)作序。

8.1982年5月参加镇江船舶学院集邮小组(1990年11月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集邮协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国内集邮组织。

9.1982年初镇江船舶学院计划举办首届邮展,我将多年收藏的“船舶”邮品按船舶发展的历史顺序排列,加上标题“船舶发展史”和说明文字,成为集邮以来编组的第一部邮集。

10.1982年5月,镇江船舶学院第一届集邮展览举办,我将自己编组的第一部邮集《船舶发展史》送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邮展。

11.邮集《船舶发展史》参加1983年6月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第一届集邮展览”获优胜奖(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邮展,也是集邮以来第一次获奖。

12.邮集《船舶发展史》1983年7月15日在镇江市举办的“个人专题邮展”展出,这是镇江市第一次举办邮展,也是我第一次参加镇江市邮展。

13.1983年7月17日《镇江市报》以《朵朵邮花精彩纷呈 ——〈市个人专题邮展〉速写》对“镇江市个人专题邮展”做了报道,文中对我的《船舶发展史》邮集做了详细介绍,这是平面媒体上第一次出现对我邮集的报道

14.1983年12月参加镇江市集邮协会,同时成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

15.198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意大利进修时,恰逢意大利’85世界集邮展览在罗马举行,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专程去罗马参观了展览,这是第一次参观世界集邮展览。

16.1988年经扬州邮友糜凤鸣介绍参加美国“实寄封收集者俱乐部”,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国际集邮组织。

17.1989年3月应《镇江集邮》之约撰写《结合专业 抓住重点 ——收集船舶专题邮票的体会》,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集邮文章,以后又在国内集邮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多篇。2004年12月,将上述文章结集成册,内部交流,定名为《邮海泛舟》。

18.1989年11月,镇江市集邮协会邀请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来镇讲学,我请孙老在邮册上题词,还与本校陈宝生老师、詹益新老师一起请孙老为镇江船舶学院第四届邮展题写展标并与孙老合影(图2)

 

图2

19.1993年6月,购买了美国《1992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套世界权威邮票目录。以后又购买了该目录1999年版、2009年版(电子版)和2020年版(电子版)。

20.邮集《走向海洋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4框)在1993年11月16日北京“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展出获银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邮展和第一次在全国邮展获奖。

21.1994年3月购买英国吉本斯公司出版的“专题目录”《收集邮票上的船》,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世界权威专题邮票目录,以后又陆续购买了多种国外专门目录。

22.1994年4月被市邮协选送参加省邮协举办的江苏省集邮协会第二届评审员、征集员培训班并通过考核。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接受集邮知识培训。

23.1994年4月镇江电视台在《文化沙龙》节目中以“其乐无穷的方寸天地 ——与青少年谈集邮”为题播放了对我的专题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第一次专访。

2015年11月和2022年10月17日镇江电视台又播放了当时所作的两次专访。

24.随着集邮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邮展、邮集知识的逐渐丰富以及对国际集邮联有关规则的学习,1997年初,第一部按FIP规则编组的邮集《帆船》(5框)编组完成,并参加当年举办的“江苏省第五届集邮展览”。

25.1997年5月“江苏省第五届集邮展览”在南京举办,我作为见习评审员第一次参加邮展评审。

26.1997年12月被省邮协批准为省级邮展评审员并报全国集邮联备案。

27.1998年在美国进修期间,参加了“美国专题集邮协会船舶专题研究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专题集邮组织。

28.1999年参加“美国专题集邮协会”,这是船舶专题研究会的上一级组织。

29.在加入美国船舶专题研究会后,结识了瑞典集邮家、世界邮展大金奖邮集《方帆船的历史》作者尤纳斯先生,这是我结识的第一位外国集邮家。因他也是收集“帆船”专题,他不仅将他大金奖邮集的全套复印件赠送给我,还在以后多年中,在邮品、邮识、邮集编组等方面帮助邮翁不断提高追赶世界水平的能力。

30.自1999年起,多次在美国船舶专题研究会网站“船舶邮票一览”上发贴,介绍中国发行的船舶邮票和邮票上船只的背景资料。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网站发表集邮文章。

31.2002年8月在庆祝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20周年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2012年、2022年再次获得这一称号。

32.2004年10月首次编组完成明信片邮集《留学意大利两年》,该邮集参加2005年4月举办的“黄国建集邮50周年个人集邮展览”。

33.2004年11月为江苏科技大学的学生做了“集邮与科技”讲座。在以后多年中,我先后多次为江苏科技大学学生做“集邮漫谈”、“邮票上的党史”、“邮票上的人民海军”等讲座。

34.2004年12月在江苏省集邮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表彰为江苏省集邮协会先进个人,2008年11月、2013年6月再获省集邮先进个人称号。

35.2005年4月10日,“黄国建集邮50周年个人集邮展览”在镇江举办,展出各类邮集13部、42框。邮展先后在京口区大市口街道邮票博物馆以及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展出,镇江市集邮协会为此发行马踏飞燕加印邮资明信片一枚。这是我第一次举办个人邮展

36.2005年4月10日镇江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以“黄国建个人邮票展今日开幕”为题对当日开幕的邮展做了报道,这是电视媒体对我集邮活动的第一次报道。(图3)

 

图3

37.2005年4月10日在举办个人集邮展览时,制作了第一张集邮光盘《黄国建集邮50周年材料汇集》赠送给部分参会者(图4)2018年9月王建平集邮图书工作室发行的《集邮光盘目录(1993-2017)》收录了这张光盘。

 

图4

38.2006年3月首次编组极限邮集《民族大团结》(5框),参加同年5月13日举办的镇江市首届极限邮展。

39.2007年首次编组一片邮集《我爱长城》,作为对小学生讲课时的范本(图5)。

 

图5

40.邮集《帆船》(5框)在2008年9月19日南昌“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展出获大镀金奖,这是我参展以来获得的最高奖级,也是第一次在高级别邮展上“沾金”。

41.邮集《帆船》(5框)参加2008年10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第22届亚洲集邮展览”获大银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

42.2009年4月17日在江苏科技大学集邮协会会员大会上当选为江苏科技大学集邮协会会长。

43.2009年5月经李伯琴老师介绍参加“华夏专题邮会”,成为该会四星级会员。

44.2010年10月,参加华夏专题邮会组织的自费参观团,参观了南非“2010第26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我的邮集《帆船的的故事》(5框)在这次邮展中获大镀金奖。这是第一次参团赴国外参观邮展,此后又在2013年5月和11月分别参加该团参观了澳大利亚世界邮展和巴西世界邮展。

45.邮集《帆船的的故事》(5框)参加 2011年6月18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2011全国专题集邮邀请展”获金奖+特别奖,这是我参展以来第一次获金奖。(图6)

 

图6

46.邮集《帆船的的故事》(5框)在2013年8月“泰国2013世界集邮展览”展出获金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集邮展览,也是第一次在世界邮展获金奖。

47.2013年10月11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专栏用一个版的篇幅以“眼观方寸间 心驰山海外 ——江科大退休老教授黄国建的集邮人生”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此后《京江晚报》也于2014年6月29日“看点”专栏以“世界金奖、全国金奖相继收入囊中‘京口邮痴翁’集邮59年终成正果”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48.2013年首次编组开放类邮集《八十载不断攀登,八十载成就辉煌 ——纪念江苏科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参加同年10月21日“庆祝江苏科技大学建校80周年集邮展览”。

49.2014年1月由王文泰会长介绍参加“文献集邮研究会”。

50.2014年首次编组一框邮集《哥伦布,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参加同年3月29日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专题集邮展览”获一框类金奖。

51.邮集《帆船的的故事》(8框)在2014年5月23日长沙举办的“2014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展出获金奖+特别奖,这是第一次在全国邮展获金奖。

52.2014年7月8日在镇江市集邮协会第5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镇江市集邮协会第5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53.2016年4月23日在江苏科技大学东校区举办“黄国建集邮60年《蓝色的海洋》个人主题邮展”,展出各类邮集9部38框,其内容都与船舶、海洋有关。镇江邮政集团分公司特发行纪念封和纪念戳各一枚、“蓝色的海洋 ——黄国建集邮60年个人主题邮展”邮票珍藏册1册。

54.2016年为镇江市第三届“邮票小设计家大赛评选活动”在镇江市多所小学为小学生作《邮票与邮票设计》讲座,在2017年和2018年的第四、第五届评选活动中,也为镇江市多所小学做了同样的讲座。

55.2016年9月,镇江市集邮协会为镇江市实验小学开设集邮知识课,我志愿承担“集邮基础知识”部分,自费准备素材让学生给家长写信、编组一页邮集,并用自己的藏品给优秀学生发奖(图7)2017年和2018年继续担任这一部分教学工作。

 

图7

56.2016年首次编组党史类邮集《光辉的历程 ——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2019年重编为《创建新中国 探索新发展 ——红船起航乘风破浪》。此后又完成邮集《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改革开放扬帆起航》和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前进,并在2021年参加镇江市“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主题邮集巡回展览”在镇江市巡回展出。

57.邮集《帆船的的故事》(8框)在2016年12月2日南宁举办的“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展出获金奖,这是邮翁第一次在亚洲邮展获金奖。

58.2017年3月28日为镇江市市级机关作“方寸收藏 怡情益智”的集邮知识专题讲座。

59.2017年6月,个人邮文专集《邮海泛舟 ——黄国建邮文汇编》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集邮家李近朱会士和葛建亚会士为本书作序。7月29日,镇江邮政集团分公司举行该书出版馈赠仪式并制作纪念封和纪念戳各一枚,邮翁在现场为120余名邮友签赠该书(图8)

 

图8

60.2017年《邮海泛舟 ——黄国建邮文汇编》出版后,我先后向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镇江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捐赠了该书。

61.《镇江集邮》自2017年第2期起开辟“邮翁说邮”专栏,江苏省集邮协会前秘书长、著名书法篆刻家鲍军禾先生为专栏题写了刊头。此后我坚持为该专栏提供稿件,至2024年底已经刊出了30期。

62.2017年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

63.2018年5月11日“2018第1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常州举办,《邮海泛舟–––黄国建邮文汇编》参加文献类展出获大银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邮展文献类展出。

64.2018年8月,《邮海泛舟 ——黄国建邮文汇编》被文献集邮研究会评为“2017年全国十佳集邮图书”。同年10月,该书又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优秀集邮图书”三等奖。

65.2019年7月4日向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捐赠邮集《征服地球的两极》,这是邮翁第一次向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捐赠邮集。

66.2022年6月,邮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编组完成,这是我编组的第四部党史类邮集。邮集于当年9月19日在镇江市政府大楼“市民大厅”展出,这是我的邮集第一次进入政府大楼。

67.2022年6月21日,《现代快报》以“320页、1561枚,江苏一八旬教授耗时4年制作党史邮集”为题在新媒体平台上报道了我编组的四部党史邮集(图9),此后《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扬子晚报》等也在新媒体平台上作了报道。

 

图9

68.邮集《哥伦布,一个传奇式的人物》(5框)参加2023年4月27日在昆明举办的“2023第19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金奖,这是在全国邮展获金奖的第二部邮集。

69.2023年11月4日携家人前往高邮向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捐赠党史类邮集4部,高邮市政府副市长周启泉、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名誉馆长倪文才等参加捐赠仪式接受捐赠(图10)。高邮电视台做了现场采访并于当晚播报,这是外地电视台第一次报道我的集邮活动。

 

图10

70.2024年2月首次编组完成文献整理类邮集《我的邮展之路(世界及亚洲国际级集邮展览)》(3框)和《我的邮展之路(国家级集邮展览)》(5框),计划参加2025年江苏省纪念盂城驿开设650周年专项集邮展览展出。

 

七十年时间不长,犹如白驹过隙;七十年时间也不短,二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七十年走过的集邮之路漫长,在上面留下的脚印难以数清,它们在时间上跨越了整整七十年,地域上布及世界六大洲,内容上涉及集邮活动的方方面面,从中选取70个罗列于此,只能是管中窥豹。现在笔者已是耄耋之年,但还要继续在集邮这条路上走下去,同时要在这条路上,尽己所能,为前行者助力,为后来者铺路,为镇江的集邮事业添砖加瓦。真是:

邮海泛舟欣开怀,晨昏伴翁七十载。

耄年执迷犹初心,乐为集邮添新彩。


 
版权所有 ©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邮编:212003